2006年德国世界杯,注定成为足球史上难以磨灭的一页。作为东道主,德国队以青春风暴席卷全球,虽止步半决赛,却让世界记住了克洛泽的空翻、拉姆的灵巧,以及那支充满激情与希望的队伍。然而,辉煌背后,德国足球的隐忧也逐渐浮现。
那届世界杯,德国队主帅克林斯曼大胆启用新人,波多尔斯基、施魏因斯泰格等年轻球员挑起大梁。球队踢出攻势足球,4-2哥斯达黎加、3-0厄瓜多尔的比赛至今令人回味。克洛泽以5球穿上金靴,拉姆的揭幕战世界波更是成为经典。德国队最终获得季军,但球迷看到的是一支未来可期的球队。
然而,德国足球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。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,卫冕冠军小组赛耻辱出局,暴露了传控打法的僵化。勒夫的“无锋阵”在对手高位逼抢下溃不成军,穆勒、厄齐尔等核心状态低迷。评论家尖锐指出:“德国队丢掉了铁血精神,技术流的外衣下是战术执行的混乱。”
卡塔尔世界杯上,弗里克试图重拾传统,重用菲尔克鲁格等高中锋,但1-2负于日本的冷门再次引发质疑。尽管4-2逆转哥斯达黎加展现韧性,可小组出局的结局让《图片报》哀叹:“我们不再是世界顶级。”格纳布里赛后含泪道歉的画面,成为德国足球低谷的缩影。
“德国足球需要重新定义自己——既要传承技术化基因,也不能丢掉意志力。”——前队长巴拉克
从2006到2022,德国世界杯征程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。当穆勒宣布退出国家队,一个时代正式落幕。或许,日耳曼战车的下一次崛起,需要从青训根基开始,重拾那份让对手胆寒的钢铁意志。